一场新冠疫情加速了mRNA技术腾空出世,更改变了世界疫苗产业格局,也成就了像BioNTech,Moderna这样的新锐生物医药公司异军突起。
马斯克曾表示:医学的未来是mRNA,基本上你可以使用mRNA治愈一切它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你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以执行所需的任何操作伴随着,mRNA技术在新冠疫苗上的大获成功,未来mRNA技术或将催生新一轮药物和疗法革命
那么,站在新的技术革命十字路口,中国离mRNA技术首个成功应用还有多远。
日前,沃森生物宣告其与苏州艾博生物合作研发的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已分别获得了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药监部门颁发的Ⅲ期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这款疫苗在上述两个国家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也是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国产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
一周前,辉瑞及BioNTech共同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用于在16岁及以上的人群中使用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首款获得FDA正式批准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首个正式获批的拥有完整三期数据的新冠疫苗而此款疫苗我国药企复星医药亦有参与联合研发,并获得了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不过目前该疫苗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获批日前,复星医药供应台湾的首批93.2万剂复必泰mRNA疫苗运抵台湾,同时,第二批约91万剂疫苗将于一周后启运
此外,上海斯微生物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也获得了重大进展据斯微生物首席商务官兼首席运营官张继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目前针对突变株的二代mRNA新冠疫苗也在申请临床,并获得了海外临床试验批件
虽然在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前,mRNA技术尚未诞生过一款疫苗或者疗法被广泛使用虽然马斯克给了mRNA技术超高的评价,但实际上,为mRNA技术背书的不止是马斯克,在疫情暴发初期,亦有许多科学家预计,mRNA技术将颠覆疫苗行业,甚至将为整个生物科技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如今梦想正在变为现实,目前国内外药企都在对mRNA疫苗发起冲击,并已取得历史性突破,而mRNA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争相布局的焦点。
惊喜与难点并存
疫苗实际上是通过训练人体识别并对病毒或细菌等致病生物所产生的蛋白质作出反应因而,各类蛋白质才是能够左右表象的执行者,行使各种生理功能
但是由DNA组成的基因并不能直接指导合成蛋白质,还需要一种不太稳定的小分子来帮忙,这个小分子即mRNA。
因此可以看到,mRNA是DNA转化为蛋白质的中间体,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即信使RNA。
人类90%以上的疾病与蛋白质和mRNA的特性有关,因此,mRNA药物和疫苗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在传统技术路线上,科学家采用灭活疫苗,减病毒疫苗等方式,先在体外培养病毒,然后将病毒做一定的处理,再将其送入人体内部,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与之相比,mRNA疫苗则无须培养病毒,在研发时间和安全性上都具备相当优势,其次,mRNA疫苗是将抗原的mRNA注入到人体内,能激活更多的抗原生成,加强免疫。
长期从事于冠状病毒研究的华人科学家王年爽也曾表示,mRNA制备简单,只要替换引发人体免疫反应的序列,就能比较快速应对一般常见的病毒S蛋白上的突变。
以目前的技术,出现疫苗突变株后,替换mRNA序列的速度较快这便意味着,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时,mRNA疫苗可以大规模,短时间完成研发和生产
可是,尽管新技术给疫苗研发带来惊喜不断,但mRNA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并非一路顺畅,仍然存在诸多难点。
从mRNA疫苗的生产阶段来看,首先DNA需要经由mRNA转译为蛋白质事实上,mRNA中只有部分片段会成为组成蛋白质的序列,其余部分则控制调节蛋白质的转译效率和结构
所以mRNA序列是疫苗研发中的重点,也是行业内竞争的核心除了含有抗原蛋白编码外,序列其他部分也直接影响mRNA疫苗的质量
其次,mRNA以内含体的形式进入细胞质后,需要打破内含体包膜,释放mRNA所以需要安全护送mRNA
来自匈牙利的科学家卡塔琳·卡里科早前已经发现合成的mRNA很容易受到人体自然防御的影响换句话说,合成mRNA可能会在抵达靶细胞之前就被破坏了
而且更糟的是,由此产生的生物破坏可能触发免疫反应,这使得mRNA疗法给某些患者带来健康风险因此,对于mRNA疫苗的研发来说,序列结构和疫苗递送系统很重要,时至今日仍可能掣肘mRNA的应用
除此之外,诸多业内人员也提到严格的存储条件使其不便于储存和配送,在应用上出现困难实验室中大多数mRNA—LNP在4下可保持数天稳定,但随后会出现尺寸增大和生物活性逐渐丧失,导致其难以发挥实效,导致目前面世的mRNA疫苗运输储存条件极为苛刻,需要负70超低温
此前疫苗从业科研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mRNA能够被广泛接纳,对于疫苗研制来说打开了新篇章,运输和供应链问题会伴随着整体行业升级而产生变化但新冠疫苗作为首次将整个技术用于人用疫苗的研发,目前反馈情况来看副作用还是较大,此外行业存在对其技术线路的安全性争议
国内外药企研发竞速
2019年末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mRNA疫苗基于研发时间上的巨大优势,引发了新一轮研发热潮,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
正如BioNTech首席商务官Sean Marett所言:现在,所有的医药企业都在关注mRNA。
在全球十大制药公司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如辉瑞,罗氏,强生,赛诺菲,默克等都通过合作方式在mRNA疫苗方面进行深度布局。
今年上半年,老牌药企龙头辉瑞和新晋巨头Moderna都凭借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大赚,辉瑞实现高额营收113亿美元,Moderna公司销售额亦达59亿美元。
国内药企也不例外,纷纷拉开了研发mRNA疫苗的序幕。
目前,研发进展最快的是艾博生物与沃森生物,军科院共同研发的ARCoV及复星医药引进BioNTech的BNT162b2。
日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辉瑞及BioNTech共同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的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复星医药参与了此款疫苗的联合研发过程,并享有复星医药拥有大中华区独家权益
今年上半年,该疫苗已获得中国香港紧急使用认可和中国澳门的特别许可进口批准,并已投入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政府接种计划根据复星医药8月23日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该疫苗截至8月20日于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分别累计接种431.4万剂,8.7万剂
此外,复星医药拟向中国台湾地区供应1,500万剂mRNA新冠疫苗与此同时,mRNA新冠疫苗BNT162b2于中国境内的II期临床试验等工作亦在有序推进中
艾博生物于2019年初成立,已经在今年8月份完成C轮融资,总额超过7亿美元,而距离上一轮6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不过才4个月艾博生物属实在mRNA疫苗赛道上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多聚物纳米载体技术平台进行创新mRNA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拥有十几个自主开发的mRNA新药研发项目2021年3月,斯微生物启动mRNA新冠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据今年8月初,斯微生物首席商务官兼首席运营官张继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目前一代mRNA疫苗一期临床已经结束,针对突变株的二代mRNA新冠疫苗也在申请临床,并即将开启海外临床试验
康希诺生物也在去年宣布和加拿大Precision NanoSystems公司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开发基于mRNA脂质纳米颗粒技术的疫苗。
今年7月份以来,mRNA药企嘉晨西海陆续和天境生物,康泰生物,君实生物等上市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mRNA药物而在此之前,嘉晨西海亦与欧林生物合作,共同研发mRNA新冠病毒疫苗
国内有mRNA疫苗在研的还有丽凡达生物,美诺恒康,蓝雀生物,厚存纳米,深信生物,瑞吉生物等企业,不过在这些企业中,仅美诺恒康在2013年成立,其他药企均在2016年后成立,发展年限不到5年。
新冠疫情使得mRNA疫苗成为资本的新宠,在这个新的战场上,拥有mRNA疫苗序列设计和递送系统优势的药企会成为新的焦点除此之外,具有丰富临床申报,生产制造,销售能力的企业也不甘落后,或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共同致力于mRNA疫苗的研发和生产
mRNA疫苗或进一步加速疫苗企业及其产业链相关的市场竞争格局之变,进而开辟出一个新的时代。
离首个应用成果落地还有多远。
虽然国内药企已着手布局mRNA疫苗,但mRNA的研发壁垒较高但相对于欧美国家十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差距仍较为明显
有专家指出,中国目前在基因DNA层面的转录调控研究占全球发表论文总量的近五分之一,但对RNA层面的翻译调控研究几乎为空白,而欧美在这一领域近十年来每年均有超过1500篇论文发表。
这意味着,欧美国家针对mRNA药物的研究已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而中国才刚刚起步因此,对于国内来说,在此番大规模研发mRNA疫苗的浪潮中,不论是研发阶段,还是后续审批上市,正式生产,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华南某医药行业投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论是从目前国内新冠疫苗实际接种状况的经济效应考虑,还是其安全性争议来看,mRNA疫苗落地中国最后一公里的难度都不会小。
就目前接种情况来看,在国内新冠疫苗的赛道上,传统技术路线的疫苗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地区和群体根据26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截止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亿剂次,其中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8亿8943.9万人这足以证明国内超过半数的新冠疫苗已经被传统路线的疫苗抢了先
虽然伴伴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人们对新疫苗的研发产生了新的期望,但就目前数据来看,传统技术路线的已上市疫苗与mRNA疫苗相比,在有效性和保护率上并不逊色。
日前,智飞生物发布公告,其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对Alph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为 92.93%,对Delta变异株的保护效力为77.54%。
回顾此前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数据,今年3月份,在英格兰地区接种两针后对Delta变异株出现感染症状的保护率约为88%,6月,苏格兰公共卫生部门等表示BNT162b2针对Delta变异株的保护率约为79%,7月初,加拿大研究则显示对Delta保护率为87%,与Alpha及其他变异株的保护率相当。
这意味着mRNA疫苗在理论上虽然具备应对变异毒株的能力,但在真实世界的数据却表明其有效性与传统疫苗旗鼓相当。
此外,作为全球首次大范围应用人体mRNA疫苗,不少人表现出对其安全性的隐隐担忧。
而且就已有研究显示,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的三期临床结果均显示,mRNA疫苗的少量接种者呈现轻度到中度的副作用,包括虚弱,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而疫苗的剂量,有效性与副作用的程度或有关系德国制药公司CureVac的mRNA疫苗在一期临床采用20微剂量接种时,副作用明显,出现了严重头痛,虚弱,寒战等,而当剂量换为12微克时,尽管副作用降低,但有效性明显也明显低于另外两款mRNA疫苗
那么mRNA疫苗是否可以作为加强针和混打,其效果又如何。
在医学上,有专门的词来定义疫苗接种的交替使用,即序贯接种,它需要满足3个条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必须都是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疫苗,需先在动物体内完成系统性序贯研究之后,得到安全性,有效性的验证,通过药品监管部门审批,合理合法地开展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序贯研究。
如果跨过这三步直接在人体上使用不同技术路线的加强针,将可能面临长期的安全性风险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数据对加强针的序贯研究进行预判,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该过程取决于各个科研团队的研发进程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正面回应了在面对变异病毒时是否需要接种加强针的问题,并表示三类人群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接种加强针。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三类人员加强针接种的具体方案,全人群是否都有必要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免疫仍待进一步研究。
现有的传统疫苗已经率先一步抢占了新冠疫苗市场先机,mRNA疫苗是否能在国内上市并大规模使用,仍是未知数但mRNA的技术尤为关键,研发进展或对以后的疫苗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生物医药行业从来不缺乏想象力,未来的大门也将持续向新锐们打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