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通过与业内人士聊天获得一些关于CRO的新观点他们来自不同属性,不同职能,在产业链中不同位置的公司有的从局部角度,有的从宏观总结,都在慢慢描绘着中国cro最真实的一面
先说行业。
最近有一个研究一个赛道的习惯,核心就是看它赚的是哪块钱。
比如仿制药,它赚的钱核心是一种普通人收的健康税,这也决定了:第一,这个税的增长速度永远不会太快,第二,从中国国情来看,性价比高的药永远有市场。
比如创新药物,其实就是一个勘探金矿的过程,赚的是概率钱创新的终点变成了仿制药,专利期的高定价是对这种成功探索的回报
那么CRO是怎么做的呢。
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一些对方要求的外包服务就像一个饕餮之徒偶然得到一道名菜,想将其商业化这时,CRO为你提供了厨师,锅碗瓢盆和食物品尝师...这样你就不用自己买所有的东西了首先这样成本高,其次浪费时间新药研发的核心是进展
所以,CRO的核心就是赚两块钱:花钱买效率和租设备。
但这种赶进度一般仅限于一到两个临床期一般到第二阶段结束时,分子的外观已经基本描绘出来,创新药物的确定性已经形成是放弃还是大举投资,早已有了答案,已经跨过了探索阶段之后,CRO只能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
因此,在绘制CRO的模型中,最关键的变量实际上应该是每年新的I期临床项目的数量。
但是,中国还有另外一种CRO,那就是以医保凯盈为主服务外企的公司这类公司赚的纯粹是中美创新药相关的工程师和设备的工资差以上是分析师提到的两种cro:到本地和到海外
基于以上,国内CRO实际上具有以下特点:
1.对于CRO本土来说,要扩大产能,只能做技术上的一切,比药企提前了解当前主流的新药技术平台和机制,对于去海外型的,核心看人数人越多,你能赚的中外人头差价就越多
2.在此期间,有人提到CRO在中国的渗透率已经达到40%,并产生了一些担忧CRO的市场规模与创新药的规模之比几乎就是这样一个值,但一则两类cro没有分开,二则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实际上相当虚
目前国内创新药行业,基本上20%的标的占据了80%的融资,人才,临床资源,CRO资源基本都被挤在这一块此外,许多所谓的创新者都是CRO自己创造的这不是因为渗透率超过了40%,而是因为CRO正向下游逆向出口
但总体来看,我国新药的格局还处于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状态许多利基领域实际上缺乏各种资源的投入,CRO也没有一定数量的适当位置
至于这部分去海外,核心还是要看中国CRO抢了CRO前10的多少股份考虑到我国医学人才的输出不容小觑,目测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中美政治博弈对CRO的影响。
制药公司和CRO之间有严格的保密协议和火线,更不用说一些核心技术或秘密了CRO在中国是一个苦差事贵国政府的制裁计划是什么最终提高了其国内药企的R&D成本,最终将医疗费用分摊到美国民众身上美国的医疗问题已经够严重了,每个政府都为之头疼,没必要在这件事上增加砝码,用来制裁在中国的CRO公司
在中国,除了自身产业定位的责任,所有的产业或多或少都承载着一个使命,那就是解决就业问题CRO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这方面也承担了很多义务
再说医学。
无论如何,中国不会有第二个药方,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1.0是接手外企在华名单,2.0是自己做分子打包卖给想转型的药企,3.0是投资这是姚明在中国自己的路
重点看第二个。
2012—2015年期间,姚明过早地预测到中国生物制药的红利期即将到来,并设立了许多生物制药实验室和产能可是,行业内的监管部门还没有开始行动但是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在等着吃饭如果有顾客,我先做菜明就干脆把未来有望普及的新药都做了,罗氏的三单抗就不提了只要美国有临床TKI,我会改变所有的结构以避免专利,为你们制造
就这样,姚明做了一整柜的龙头新药,等着人来摘碰巧的是,虽然监管改革较晚,但新兴或传统公司都希望将更多产品塞到自己的创新管道中,这一下子成就了姚明的DDSU业务,而姚明干脆单独成立了一个部门来做这件事
如果我把东西卖给你,我还可以打包后续的CRO服务如果你因为数据不好不想要,我就拿回去卖给别人
这种钱赚的太多了,有些受不了的人就出来骂但到底是供给驱动需求,还是需求催生供给其实很难理解并不是这群创新药企要到处买分子怎么可能每年都在药品展柜里被一扫而空
说到底,那些年,即使是50—60%的所谓创新药,也能改变中国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是时代造就的
现在创新药的门槛提高了,市场上对这些次品的需求很少,自然不会有相关业务有趣的是,姚明的这些Q报告并没有单独提到DDSU
从最早的CRO创业回国,到DDSU,再到投资,姚明基本上获得了每一波行业红利,第二波甚至可以称之为独享,这也让姚明如此之大伴随着公司越做越大,蛀虫种类多,要处理的事情也多至于姚明的政绩,花哨的股权激励,霸王条款等等,我们就把它们当做主线故事里的一些插曲吧
最后,谈谈姚明的投资。
经过华尔街洗礼的人,总是有杠杆的一旦你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事情做得更大
CRO主导的投资,上限不好说,但是有盈利底线,就是退出渠道比普通投资人多:至少你可以帮我接一些CRO的服务,拿回一些钱因此,姚明和泰格的策略是尽可能地渗透到各类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中据估计,姚明季报中的长尾客户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此
但与叶小平每家只投500万的策略不同,李哥的氛围和控制欲更强无论是药物发现的平台,还是和谐,李哥都曾经有过再造一个百济的想法这和性格有关,和公司战略无关
但是百济和姚明一样,是时代的产物没有第二个姚明,就不会有第二个百济
但是,不赚大钱并不妨碍李哥赚小钱虽然此轮创新药估值下滑,给姚明和老虎的投资收益带来较大波动,但CRO订单最终会弥补对于被投资企业来说,股东提供的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一个折扣价事实上,CRO基金牵头的股权投资还是有一些双赢的效果的
这是姚明投资业务的盈利逻辑。
世界上三个cro,其中两个无所事事IQ一半的业务是数据和咨询,而LabCrop才是真正的CXO他的X真的是无穷无尽,几乎涵盖了生命科学所有的外包业务只剩下一个,在技术上不断进步,越来越深入
药明康德和无锡生物一起勉强能挤进世界前十这其实是中国人看到好的一面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
中国医药行业规模广,分布不均,每个角色都无法在自己的领域内独自前行总会有来自其他行业角色的竞争所以中国药企也会以各种方式参与行业的横向和纵向扩张,变得越来越不纯粹
所以,中国CRO公司最后的结局,很可能会是不务正业的结局:在现有的CXO业务上上上下下,去扩展应用之前是作为实验室,后来是作为投资人未来如何与上下游公司合作还没有确定,但肯定会在CRO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