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蘑菇变得富有,一个产业促进了村庄。村里深藏着6家工厂,每根菌棒都孕育着许多蘑菇,孕育着共青城市泽泉乡观音桥村村民振兴乡村的新希望。这个地方原本是观音桥村姚家龙集团遗弃了五年的养猪场。经过村、乡、市三级的投资改造,这个地方发生了华丽的蜕变,变成了一个“蘑菇”“蘑菇”共舞的村集体新产业——蘑菇养殖基地。当年,76%的贫困户摘帽,63户建卡贫困户中有21户成功脱贫。
蘑菇开花,新产业开花,新希望。。
10月20日,秋高气爽,明媚的阳光透过厂房的窗户撒在一排排井然有序的蘑菇架上。大大小小的香菇,从3万根菌棒中露出颜色深、质地密的头,暗示着它们的成熟。今年6月,共青城市乡村振兴局组织一批第一村书记、村干部、乡贤、致富带头人到南昌、吉水县、德安县等地考察食用菌种植情况。详细了解食用菌的品种、生长条件、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和销售情况。其中,观音桥村的圣人、致富带头人齐建国。之前齐海生在工地当包工头,听说村里要建新的集体产业,他很感兴趣,就找齐建国商量。两个人一见如故,决定一起种蘑菇。“我很看好香菇的前景,不管是鲜菇还是干菇,都有市场。我觉得这个新产业可以带动附近的村民一起致富。”齐海生说。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4元的价格支付现金139.2万元购买附子,家庭平均收入8188元。
6月调查,7月开工。占地2500平方米、废弃5年的养猪场,经过3个月28万元专项资金的投资改造,变成了阵阵清香的香菇基地。“前期,我们先试种了一个蘑菇,第一批有3万根菌棒,大概能生产1500公斤。11月种植了第二批4万根菌棒。”海海生说,一根菌棒平均可以产出1公斤左右的蘑菇,根据蘑菇的颜色可以卖到10-16元/公斤。香菇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被人们誉为“香菇皇后”,在民间被誉为“山珍”,深受人们的喜爱。生长在低温环境下的香菇容易形成优质的花菇,所以海海生选择在10月至明年4月进行集约化种植。“10月15日,采摘了第一批蘑菇,我把它们送给附近的村民、养老院和乡镇食堂品尝。他们的反馈非常好。”齐海生说,虽然观音桥村的蘑菇养殖基地刚刚建成,很多后期设施还在逐步完善中,但他相信小蘑菇一定会开出“富贵花”。大种植园主马查里家的收入是32000元。
蘑菇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既环保又宜居。
开车到共青城观音桥村的蘑菇基地,路上空气清新,蘑菇特有的香味飘进车间。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各个车间。2017年发展最好的一年,全村种植附子230亩。观音桥村原姚家龙组生活环境恶劣,猪、蛋鸡养殖不规范加剧了环境污染。其中,44岁的简建国是村里的养鸡大户。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小女儿因为先天性疾病需要长期照顾。如今,全村每年种植附子的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每亩附子的收入是传统农作物的5倍以上。妻子外出工作时,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简建国身上。当坤海生发现要一起种蘑菇时,坤建国想了想,同意了。“他把家里养的800只鸡都卖了,养蘑菇的工厂也是他亲戚提供的。”翟海生说,简建国认为,种蘑菇不仅能改善农村环境,还能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还能和他们一起照顾女儿,是一个很好的产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目前,观音桥村齐家龙组空气中无鸡粪味,饮用水源无污染。在村干部的劝说下,大部分养鸡养猪的村民也改造了自己,来到m
真菌香味阵阵。近年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共青城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吹响乡村振兴号角。一个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个特色产业在农村发家致富,织牢了民生安全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工业建在家里,工人就在眼前。家门口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共青城市村民的小康之路将越走越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