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味精毁掉中国美食,因为吃味精对身体不好,然后很多人不用味精,转而用鸡精。
那么谷氨酸钠是什么东西呢。
估计知道真相后,很多人眼泪要掉下来。
谷氨酸钠的通俗名字就是味精,也就是说鸡精中味精含量最少要达到35%才行,不仅是鸡精,我们厨房中的许多调味剂都含有谷氨酸钠,比如酱油等等。
如果说味精毁了中国的美食,不应该出现在厨房里的话,那么厨房中的几乎所有调味剂都不应该出现。
没有任何调味剂的食物还能称为美食吗只能说没有味精只会让食物更加索然无味吧
味精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如果我们了解味精是怎么被发现的,以及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其实就不会认为味精是否毁了美食了。
1908年,味精的创造者日本生物化学家池田菊苗博士喝了他妻子烧的菜汤,而菜汤浓烈的鲜味唤醒了他作为化学家的职业嗅觉,他强烈地想知道是什么给菜汤提鲜的。
询问了他妻子之后,他得知菜汤中加入了海带,当时的日本人很喜欢拿纯天然的海带来给其它食物提鲜。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一样的,即便在没有味精的年代,我们也会用一些其它的纯天然食材来替代味精mdash,mdash,用低效的方式在食品中加入味精。
菊苗博士猜测海带中有某种化学物质可以给食物提鲜,于是它蒸发了菜汤并提取了一种晶体。
这种晶体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谷氨酸。
谷氨酸并不是菊苗博士最早发现的,早在1866年,德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就已经从面筋中分离出让人类食欲大增物质mdash,mdash,谷氨酸。
虽然谷氨酸不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但它参与机体代谢,人体每天最少要摄入13克谷氨酸才能保证身体正常运行,所以它还是有比较高营养价值的。
菊苗博士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化学家,所以他强烈地希望能把这种物质商业化。
当然,如果要商业化必须符合一些条件,其中一点就是它必须可以存储,他找到了钠离子,因为钠离子也参与了机体的代谢。
通过电解的方式,他和他的团队得到了这种可以存储和售卖的产品mdash,mdash,谷氨酸钠,或者叫作味之素。
最早的味精肯定是非常贵的,因为菊苗博士的生产方法很费粮食,据信40吨小麦只能生产1吨味精。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估计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味精吧,当时估计也没人会思考味精是否毁了美食,每个人只会觉得真香。
最后:为什么味精现在被认为不好了。
伴随着生产味精技术的升级,细菌发酵变成生产味精的主流,这种生产方式有点像打开了味精流水线生产的大门,味精产量一发不可收拾,而成本却还降得非常厉害。
用流水线的方式来生产一个调味剂,而且还是这么便宜的调味剂,其实很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
另外,味精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和我们平常食物的既视感有点冲突。
所以,有些人会相信味精的原材料是煤炭或者头发之类的,没什么成本的东西,其实这只是我们对工业时代产品不是很了解的缘故。
或者说,味精被认为不好只是因为一些人不了解它而已。
在食物里加味精没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谷氨酸和钠离子都是人体需要的,只是不要加多了,那可能会让你觉得很口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